24小时服务热线
效率高速
品质保障
厂家直供
售后保障
产品分类PRODUCT LIST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北京大工匠”邢林贺:听声看色知工况

时间: 2024-08-01 19:49:53    作者:半岛体育app平台    点击: ( 1 ) 次

  “听着机床声音,看着切屑颜色变化,我就知道现在温度是多少,是不是该换刀头了。”这就是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机加中心数控加工技术负责人邢林贺练就的绝技。凭着这手绝活,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零件加工难题,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之多工序数字控制机床操作调整工选树活动选用的设备是五轴机床,相比以往竞赛有较大不同,编程难度大、单机操作水平高。

  当时,邢林贺不具备五轴操作和编程能力,他和记者说:“说实话,当得知比赛用五轴时我想过放弃,朋友也曾这样劝过我,‘你一个不会五轴的和一群经常开五轴的大师们怎么比?’我想既然报了名就全力已赴,成绩没必要太在意,只要能学到东西,在五轴的赛项上哪怕输了也虽败犹荣。”

  这让邢林贺想起刚入行时,师父曾告诉他:“干我们这一行,心情不能浮躁,别图快,别想走捷径,不走捷径便是捷径。”邢林贺深以为然。为了快速掌握五轴编程,他住在车间利用每天加完班后的时间和早起上班前的时间看教程,就这样用了两周多看完了50多课时的视频,编程具备了一定能力。随后,车间找来了和比赛同型号的德玛吉DMU-50机床,帮助邢林贺从零开始有效学习机床操作。

  “五轴机床操作跟平时工作用的三轴机床差别还是很大的,系统面板、机床操作面板、装刀对刀、零点设置、程序传输、精度标定、程序输入运行等等都需要一点点学起。当时样题还没有公布,正好车间有三件火箭发动机喷管模型三轴机床无法加工,我就尝试着用五轴加工,从工艺设计、工装制作、程序优化一点点摸索,最后在五轴上顺利完成。这三件火箭发动机喷管的顺利加工让我对参赛有了信心。”邢林贺说。

  最终,邢林贺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之多工序数字控制机床操作调整工工种大工匠。

  邢林贺就职的第二研究所机加中心承担着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各种实验模型、天平和其它零件的加工任务,加工使用的材料种类非常之多。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的提升,许多零件加工的精度慢慢的升高、难度慢慢的变大、要求慢慢的变多,有好多部位过小、过薄,加工难度极大。但每次面对困难,邢林贺都会主动请缨,不服输的性格让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加工难题。彩虹系列无人机模型、国产大飞机模型、某型船箭分离法兰、风洞六自由度动平台机构、整体式陶瓷标模等等国家重点型号任务,都留有他精益求精的身影。

  在风洞六自由度动平台机构的加工中,邢林贺展现了高超的加工技能。该产品是我国首创风洞动态试验机构,“六爪”是这套机构的关键零件,它的空间夹角和相对位置精度直接影响这套机构的试验性能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他提出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数字控制机床和万能工作转台相配合的方式实现五个坐标轴定轴加工,弥补了现有设备不足,在加工工艺方面合理分配夹持,在编程仿真方面多次仿真模拟确认,最终经三坐标检测,该关键零件的精度误差最大处仅0.03度,精度高于设计的基本要求,得到了用户单位专家的一致高度认可,为我国首创动态风洞试验的顺利应用奠定基础。

  在国产大飞机测力试验模型加工中,邢林贺创新了加工方法。大飞机模型展体大、弦比大、要求精度高,关键部位关键零件为不锈钢材料较难加工,他合理选用刀具、布置夹持位置、多次粗精加工、工序间高低温时效去应力。在控制刀路方面,他根据机翼前后缘、机头等形状做了大量的切削试验,根据三坐标测量结果对比,首次提出选用流线等高仿形加工策略,解决了机翼前后缘、机头等三维复杂曲面加工失真的问题,很好地保证了大飞机模型加工精度,并顺利完成了风洞试验,得到了气动专家高度评价,为我国国产大飞机研发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邢林贺首创提出的加工复杂曲面模型的流线等高加工法被推广应用于所有型号风洞模型的加工,流线等高加工法加工的曲面模型一次合格率100%。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邢林贺并没有骄傲,而是平和地说:“咱们不可以做死板的加工者,加工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能、丰富的经验,更要有守正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作业变得更好、更快、更高效。”

  每次比赛过后,邢林贺都会更成熟自信,不过他关注的不是成绩和荣誉,而是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这能使他更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也深知自己所获荣誉不光属于个人,悉心带徒传艺,用实际行动回馈单位,将个人所学所获转化为推动单位“三高”发展的动力,成为他心中一项新的目标。

  邢林贺作为单位的数控加工技术负责人,率领着团队通过技术革新,优化加工方法,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累计设计新型工装50余项、固化加工方法26项,累计创造产值1200万元,降低生产损耗,节省本金60万元。他将个人的进步融入到单位发展需要当中,用个人影响力带动整个团队拼搏奋进,他所在的班组荣获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团队特别奖”“先进班组”“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截至目前,邢林贺已培养8名徒弟,他们从基本操作、编程到独立加工,在各自岗位上慢慢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4人成为中级工、2人成为高级工、2人晋升为技师。

  “作为新时代航天青年,我们有着最好的条件和机遇去提升自我、建功立业,要充分的发挥青年人生力军作用,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用更精湛的技术、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邢林贺说。(劳动午报记者 马超/文 于佳/摄)